一、 研究目的近来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存在除EGFR 突变及KRAS 突变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作用靶点--EML4-ALK 融合基因,即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4(echinoderm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like 4,EML4)与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kinase,ALK)融合基因。
这一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的肺癌患者可以受益于ALK 抑制剂的治疗。
本课题旨在构建EML4-ALK或KIF5B-RET稳转细胞株,通过酚羟基邻位修饰基团连接RGD,做靶向和治疗实验。
二、 采用的研究方法EML4-ALK 融合基因检测方法:PCR技术(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Beacon荧光探针检测法。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ML4-ALK相关信号转导蛋白。
三、 实验方案抑制肿瘤相关融合蛋白EML4-ALK表达的方法:○1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Beacon荧光单针的方法检测细胞中EML4-ALK的表达。
○2 BIM肿瘤凋亡基因的表达量增大能够抑制EML4-ALK融合蛋白的表达,而Mir-301a与BIM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负相关,因此我们使用Mir-301a的反义RNA来沉默其表达,从而抑制Mir-301a,提高细胞内BIM水平,达到抑制肿瘤相关融合蛋白EML4-ALK的表达的目的。
○3 EML4-ALK融合蛋白的下游信号转导分子主要为Erk和STAT3,因此我们使用与EML4-ALK的mRNA反向互补的Beacon探针来抑制其mRNA的转录,从而向下调控EML4-ALK的表达、Erk和STAT3的磷酸化。
四、 文献综述1、EML4-ALK融合基因的背景资料EML4-ALK融合基因 是由Soda 等于2007年首次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现的一个新型的融合基因,此融合基因由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 echinoderm microtubule - associated protein - like 4,EML4) 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 两者的部分基因相互融合而成。
ALK是一个由细胞外配体结合区、跨膜区及胞内酪氨酸激酶区组成的1, 620 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属于胰岛素受体家族。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