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2022-12-20 22:59:0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 研究的问题:

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是一种慢性、易于复发的精神疾病,通常伴有极高的自杀倾向而导致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临床一线治疗药物主要是选择性5-羟色胺(serotonin,5-HT)和(或)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重摄取抑制剂,代表药物包括帕罗西汀(paroxetine)和舍曲林(sertraline)、西酞普兰(citalopram)、度洛西汀(duloxetine)等,但它们普遍存在起效延迟、有效率不高、致认知功能损伤、自杀倾向和性功能障碍等严重缺陷。尤其是其延迟起效效应(至少2-6周连续治疗才能产生疗效)将加重病情和降低服药依从性,增加抑郁症患者自杀及自残的风险。

本篇综述主要介绍了目前大部分抗抑郁药物存在的问题及抗抑郁药物快速起效的重要性,以米氮平、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三种已上市的代表性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为重点对近年来的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同时介绍了三种处于临床阶段的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

  1. 研究手段:

本次文献综述主要通过查找国内外各类期刊、论文中与米氮平、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以及其他有临床前景的快速起效抗抑郁药有关的近20年的权威综述文章,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对它们的快速起效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进行系统论述。

  1. 文献综述:
  2. 快速起效抗抑郁的重要性

抑郁症小仅发病率高,而且是一种具有高复发、高自杀风险、高致残性的精神障碍。目前,抗抑郁药治疗仍然是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起效慢是当前抗抑郁药的最大缺陷: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希望在服用抗抑郁药后症状能得到迅速缓解,但目前使用的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一般都需要2-6周,这导致了部分患者在治疗初期因主观感觉治疗无效而擅自减药、停药,甚全中断治疗。因此抗抑郁药的快速起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更快地缓解症状,降低自杀风险,同时提高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2)缩短治疗周期,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和社会负担;(3)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有临床研究显示,抗抑郁治疗显效越快的患者,痊愈率越高。1周显效和4-6周才显效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60%~70% 和20%左右。因此.临床迫切需要起效更快的抗抑郁药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1. 已上市的代表性快速起效抗抑郁药

2.1米氮平

米氮平为去甲肾上腺素(NE)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其药理机制远较SSRIs复杂。米氮平这种复杂的机制有机结合所产生的药理效应,导致临床快速起效、安全强效的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机制为:(1)直接促进NE能神经传导与强效抗抑郁。(2)特异性促进5-HT能神经传导与快速抗抑郁。

2.2文拉法辛

文拉法辛是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能快速升高5-HT和NE的浓度,多次给药后快速下调肾上腺beta;受体,而beta;受体快速向下调节与抗抑郁快速起效相关联,这种双重作用机制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抑郁效果,并且有较强的抗焦虑、促睡眠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