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降血糖活性分子的合成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08 14:28:32

)摘 要:G 蛋白偶联受体40(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40,GPR40)是新颖的降血糖靶点,临床试验表明,GPR40激动剂对II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

开发新型GPR40激动剂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基于文献报道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GPR40激动剂,并进行体外和体内降血糖活性测试。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GPR40;降糖机制1.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伴有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

该病在临床上的主要病征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两种,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损坏,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依赖胰岛素治疗;II 型糖尿病患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不需要依靠胰岛素,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来进行治疗。

迄今,临床上应用胰岛素促泌剂治疗糖尿病长达30年,常用的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不依赖外周血糖变化,因此,此类患者治疗期间承担着潜在低血糖的风险。

但研究发现,G 蛋白偶联受体40(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40,GPR40)介导游离脂肪酸作用的胰岛素分泌具有葡萄糖依赖性,当外周血糖低于一定程度时,其降糖作用消失,从而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G 蛋白偶联受体40(GPR40)是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的一员,中、长链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是其特异性配体,主要分布于胰岛beta;细胞中。

研究发现,中、长链游离脂肪酸能通过刺激胰岛beta;细胞膜上的GPR40,引起细胞内Ca2 浓度升高,激活胰岛beta;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调节胰岛素分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