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蛋白的筛选及表达文献综述

 2022-12-27 10:53:19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该病经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多见于新生儿和6个月以内的婴儿。潜伏期3~7日。婴幼儿症状较重,可有高热、鼻炎、咽炎及喉炎,以后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及肺炎。少数病儿可并发中耳炎、胸膜炎及心肌炎等。成人和年长儿童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确诊可分离病毒及做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试验。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鼻咽分泌物中病毒抗原,可作快速诊断。治疗以支持和对症疗法为主,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简称合胞病毒,也属副粘病毒科)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在北京,48%的病毒性肺炎和58%的毛细支气管炎系由合胞病毒引起(1980~1984);在广州,小儿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的31.4%由合胞病毒引起(1973~1986);在美国,20%~25%的婴幼儿肺炎和50%~75%的毛细支气管炎由合胞病毒引起。①

RSV在电镜下所见与副流感病毒类似,病毒颗粒大小约为150nm,较副流感病毒稍小,为RNA病毒,对乙醚敏感,无血球凝集性,在人上皮组织培养形成特有的合胞(syncytium),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可见胞浆内包涵体。合胞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最近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有二个亚型。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菌药治疗。预防同其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合胞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2~8天(多为4~6天)。合胞病毒肺炎的典型所见是单核细胞的间质浸润。主要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宽和以单核细胞为主的间质渗出,其中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此外肺泡腔充满水肿液,并可见肺透明膜形成。在一些病例,亦可见细支气管壁的淋巴细胞浸润。在肺实质出现伴有坏死区的水肿,导致肺泡填塞、实变和萎陷。少数病例在肺泡腔内可见多核融合细胞,形态与麻疹巨细胞相仿,但找不到核内包涵体。②

Gardner(1970)解剖合胞病毒肺炎死亡病儿1例,用组织荧光抗体检查法检出大量合胞病毒,未见人球蛋白沉着,认为肺炎病变可能主要是合胞病毒对肺的直接侵害,并非变态反应所致。

诊断及检测的情况:

现主要的诊断方法有:

  1. 病毒分离和抗血清中和试验

此方法是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然后接种于猴肾细胞或人胚肺细胞中进行培养,结合血清学实验来鉴定毒株,在患者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抗体,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呈4倍升高时有诊断价值。此方法由于反应直接,原理清楚而应用广泛,但是由于合胞病毒的血清型众多,有可能存在交叉反应,或是出现新的血清型。尤其是在诊断散发病例时,就体现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费时,费力,费用高,主观因素大。

  1. 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设计引物,将病毒的RNA作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原料逆转录合成cDNA。通过电泳检测PCR产物,从而判断是否含有病毒RNA。由于此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也存在污染实验室的风险,因此对操作人员及设备要求较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